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4-05-22分类号:G05;F124.7

【作者】郝娜   黄明理
【部门】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三次分配  按需分配  共同富裕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第三次分配思想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研究”(22MLC00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42023R40050);; 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类专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xzz-18)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