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想象激发与实地旅游意愿
2024-05-24分类号:K87;G122;TP399;F592.7;F49
【部门】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想象致力于沟通过去和展示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依靠想象和技术来营销旅游梦想,但现有虚拟旅游研究尚未厘清数字技术激发旅游想象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文章围绕想象在虚拟旅游体验中的核心地位,以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为研究案例,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想象,旅游者又如何通过想象实现自身与文化遗产的联结,进而影响自身行为。研究发现:(1)PLS-SEM的分析结果揭示了前因条件之间的作用关系:虚拟旅游特征(内容质量、易用性和交互性)能显著激发想象,想象则在直接正向影响实地旅游意愿的同时,又通过学习获益这一中介变量对其产生间接正向影响;(2)fsQCA的分析结果得出了引致高实地旅游意愿的2组前因构型(即内容质量组和想象组)和2个核心变量(即易用性和学习获益)。其中,内容质量组的一致性最高。本研究为推进虚拟旅游新场景打造、文化与旅游资源“活起来”以及线上线下旅游消费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虚拟旅游 想象 学习获益 实地旅游意愿 秦始皇帝陵数字博物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时代虚拟—现实空间旅游行为的交互研究:过程、机理与效应”(422712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纪念性恐惧景观负面地理想象的形成机理与空间效应研究”(41801135)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旅游学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