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褪黑素对大豆幼苗盐胁迫的缓解效应
2024-04-28分类号:S565.1
【部门】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塔里木大学自治区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大学塔里木绿洲农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为探明外源褪黑素(MT)对大豆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适宜的施用浓度。以大豆品种田友-2986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盐浓度(低盐S_3:3 g/L、中盐S_5:5 g/L、高盐S_7:7 g/L)和6个MT浓度(M_0:0μmol/L、M_1:25μmol/L、M_2:50μmol/L、M_3:75μmol/L、M_4:100μmol/L、M_5:150μmol/L),分析了大豆幼苗形态参数、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大,大豆幼苗的根系形态参数、生物量、根冠比、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低盐(S_3)和中盐(S_5)胁迫下,外施50μmol/L MT大豆根系总长度、侧根数、SOD和POD较不施加分别提高了52.30%,19.98%,74.10%,40.03%(低盐)和68.52%,19.24%,81.72%,37.42%(中盐);高盐(S7)胁迫下,外施75μmol/L MT分别提高了71.17%,19.11%,80.79%和27.01%。盐胁迫下,外源25~100μmol/L的MT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大豆幼苗生长,提高耐盐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在低、中盐胁迫下,50μmol/L MT的缓解盐害效果最好;高盐胁迫下,MT这一适宜浓度在75μmol/L。MT缓解大豆幼苗盐害主要在于它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从而缓解了盐胁迫下大豆的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
【关键词】大豆 盐胁迫 褪黑素 抗氧化系统 综合评价
【基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项目(2021AA003);; 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TDZKYS202301);塔里木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TDGRI202254)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