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株型结构的影响

2024-04-09分类号:S512.1

【作者】吕丽华   吴立勇   李谦   刘朝芳   姚艳荣   贾秀领
【部门】农业部华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北省作物栽培生理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宁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为研究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生长发育及株型结构对积温的响应特征,明确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生育特点及合理株型结构。2017年秋至2019年夏在河北藁城进行大田试验,设置5个播期,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和11月4日。结果表明,10月5—15日播种,冬前≥0℃积温410~549℃,小麦产量较高,该条件下穗数较高,穗粒数适中;积温过高达733℃时,无效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下降;积温低于279℃时,穗数和穗粒数均下降。提出高产稳产小麦冬前个体指标:单株主茎和分蘖数量2.3个,次生根数量2.5条,主茎叶片数4.1片,单棱期越冬。积温对小麦株型结构有明显影响,随播期推迟,旗叶变长、变宽、叶面积增加,倒3叶至倒5叶变窄、叶面积降低,基部茎粗增加,上部1~2节节间增长,下部3~5节节间缩短,株高显著降低。由产量和冬前积温的拟合方程得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产稳产小麦适期晚播期限为10月8—14日,该条件下冬前积温范围为433~541℃,植株冬前生长发育适中,旗叶较小、茎节较短,倒3~5叶较大、茎节稍长,株型结构合理。
【关键词】冬小麦  播期  产量  生长发育  株型结构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2230102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106020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课题(2022KJCXZX-LYS-10)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