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反贫困研究新进展——“反贫困理论创新”国际研讨会综述
2024-06-20分类号:F113.9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正>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减贫成效显著,但各地区减贫进展差距较大。与此同时,面向联合国2030年消除全球极端贫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反贫困理论研究仍显滞后。为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反贫困理论创新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和宁夏大学主办,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部发展研究院)和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承办的“反贫困理论创新”国际研讨会于2023年8月16日-19日在宁夏银川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巴西、南非、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卢旺达等国家以及世界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党校、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或大学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各界代表、青年学者、研究生等参会人员超过600人。本次会议聚焦“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贫困理论创新”,共邀请七位学者做主旨报告。对于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如何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培勇、斯坦福大学罗斯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分别发表题为“夯实消除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中国的“共同富裕”始于0至3岁”和“中国脱贫地区政策和转型方向”的报告。然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深陷贫困泥潭,针对这些地区如何实现减贫和发展,北京大学林毅夫和世界银行卢安然分别发表题为“结构变迁与减贫: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和“世界贫困演变和世界银行的思路”的报告。实际上,贫困并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私人物品”,复旦大学万广华在题为“反贫困的异地社会经济效应:以跨省犯罪为例”的报告中,指出了贫困和贫困治理的外部性问题。另外,贫困分析不能固守传统经济指标,约翰内斯堡大学帕特里克·邦德在题为“无形财富时代的贫困与不平等:气候、自然资源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报告中提示要重视各类无形财富因素。
【关键词】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