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态困境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基于“生产方式”的研究视角
2024-05-15分类号:F124.5;X321
【部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唯物史观关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本质规定,要求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生态困境的剖析必须透过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与恶化的表象,看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作用,进而坚持“生产方式”的研究视角。由此,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现代化生态困境的内在联系时,既要看到生产力的巨幅跃升为人类改造与征服自然所提供的前提条件,也不能忽视以资本为主导的异化生产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必然影响。这种植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现代化生态困境,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通过自身调适克服的,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恰恰表现为它的自然维度。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立足于“两山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秉持系统的生态治理观将生态法治与生态德治有机结合,破解了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协同共进“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历史性难题,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生态超越。
【关键词】资本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危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意蕴及其世界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022CKS02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健康中国视野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10)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