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养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4-05-24分类号:S966.16

【作者】彭涛   张冬冬   张光宝   周捷   陈文彬   蒋仁奎   姜晓东   吴旭干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动物良种创制与绿色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长荡湖大闸蟹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摘要】为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六月黄”(通常指在农历六月上市的亚成体雄蟹)适宜的蟹种放养密度,本研究采用雄体蟹种(20.43 ± 0.11 g)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5只/m~(2)(低密度组)、2.25只/m~(2)(中密度组)、3只/m~(2)(高密度组)3个养殖密度组,通过140 d的养殖实验比较分析中华绒螯蟹“六月黄”生长性能、组织系数、最终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 自4月15日起,低密度组平均体质量始终最高,中密度次之,高密度组最低,其中6月15日和7月5日时,3个实验组间均差异显著;低密度组总增重率(WGR)略高于中密度组,且两者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出肉率(MY)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总可食率(TEY)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 低密度组最终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SR)均显著高于中密度和高密度组,而高密度组产量显著高于中密度和低密度组。高密度组饲料系数(FCR)和残肢率(LLR)显著高于低密度组,而与中密度组无显著差异;育成规格分布方面,低密度组“六月黄”大规格(≥110 g)比例显著最高,小规格(<100 g)比例最低;(3) 高密度组总成本和总收入均最高,中密度组次之,低密度组最低,三者均差异显著;高密度组净利润(NP)显著高于低密度组,且略高于中密度组,投资回报率(ROI)则恰好相反。“六月黄”养殖模式具有养殖周期短、生产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综合考虑,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养殖模式下蟹种放养密度以3只/m~(2)为宜。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六月黄”  放养密度  养殖性能  经济效益
【基金】上海市河蟹产业体系专项(沪农科产字﹝2022﹞第4号);; 常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项目(KCSF﹝2023﹞08);;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科创项目(2022CNKC-01-05);;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JBGS﹝2021﹞127);; 湖州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双强”专项(2023ZD2036)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