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4-05-31分类号:Q948.8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了解湖库水环境变动及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与水环境因子进行逐月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旨在为了解千岛湖最新水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藻类8门240种,物种组成以绿藻门(51.67%)、硅藻门(21.67%)和蓝藻门(17.84%)为主,优势种以蓝藻和硅藻为主。2021-2022年均生物密度为(404.21±116.59)×10~(4) cells/L,年均生物量为(0.84±0.22)mg/L,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浮游植物各门类密度和生物量占比最高的是蓝藻门。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空间上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数无显著时空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与水温、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RDA分析显示,水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千岛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千岛湖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相关性分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专项“大水面生态渔业保护与利用技术”(2023YFD24009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