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的山楂黄色和红色果皮呈色物质差异分析

2024-06-16分类号:S661.5

【作者】郭荣琨   董宁光   农惠兰   王菡   滕维超   孟佳欣
【部门】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亚热带人工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市落叶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究黄色山楂和红色山楂成熟过程中果皮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模式,增加对山楂果皮呈色机理的认识,为果皮色泽定向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楂‘金如意’(Crataegus pinnatifida Jinruyi)和红山楂‘软籽’(Crataegus pinnatifida Ruanzi)的果皮为试材,利用靶向代谢组学对2个品种5个生长时期果皮中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含量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对不同果色品种果皮中积累的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两个山楂品种果皮中共检测出130种类黄酮代谢物和49种类胡萝卜素代谢物,这些物质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内的山楂果皮中存在显著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软籽’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远高于‘金如意’山楂果皮,成熟期(S5)花青素化合物在红色山楂和黄色山楂果皮中的总含量分别为930.04和2.32μg·g-1,两个品种山楂果皮中花青素含量相差约400倍。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是最主要的花青素成分,其在花青素代谢物总含量中占比高达95%以上。类胡萝卜素代谢分析显示,‘软籽’和‘金如意’S1—S3时期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主要积累的类胡萝卜素成分均为叶黄素。S4—S5时期,两种山楂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逐渐扩大,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新黄质、α-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在‘金如意’果皮中大量积累,其含量高于‘软籽’山楂。【结论】花青素积累是导致‘软籽’山楂果皮在成熟期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是‘金如意’山楂发育后期黄色加深的主要原因,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差异性积累是造成山楂果皮颜色差异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山楂  花青素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代谢组学  果色
【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QNJJ20240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专项(KJCX20230101,KJCX2024010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青年科研基金(LGSJJ202302)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