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低盐驯化方式对缢蛏行为及生理的影响
2024-04-25分类号:S968.3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tricta)最适的低盐驯化方式,本实验首先设置盐度0、1、2、3、5等5个梯度测定低盐半致死盐度,获得缢蛏96 h低盐半致死盐度为2.005。以此盐度为驯化目标盐度,设置A、B、C 3种不同驯化方式(A组:等速驯化;B组:交替驯化;C组:梯度驯化)对缢蛏进行盐度16到2的低盐驯化处理,驯化到目标盐度后再进行4 d的适应期;记录3种驯化方式下的存活率、潜泥率,检测各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驯化到盐度2时C组缢蛏存活率(88%)及潜泥率(90%)显著大于A、B组(P<0.05)。C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驯化到盐度4时达到峰值,且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驯化到盐度2时达到峰值,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 0.05)。综上所述,梯度驯化(C)组的低盐驯化方式更有益于缢蛏的低盐养殖。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内陆低盐水域海水贝类养殖品种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缢蛏 驯化 低盐 行为 生理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2019YFD0900400);;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N3001)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