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状况及机制创新
2024-05-25分类号:F326.11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主产区切实扛起政治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可以概括为三类,粮食产业发展支持、产粮大县补贴支持和财政和公共服务支持。从补偿情况看,主产区享受的支持资金总规模更大,但单位粮食产量或单位耕地面积享受的支持强度普遍低于非主产区;同时,两类地区在财政和公共服务支持政策方面的差距持续缩小,但在粮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方面的差距则不断扩大。现行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下,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都实现了提升,粮食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均大于非主产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快于非主产区,但绝对差距仍呈扩大之势。现行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着补偿资金规模有限、激励效果不佳、补偿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二是补齐非粮食主产区责任分担机制,三是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主产区的粮食产业,四是整合面向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 实施效果 机制创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化治理策略研究——基于要素机会成本的视角”(编号:7210309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农业规模化复合发展路径与分类推进策略研究”(编号:23CGL062);;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23年青年课题“从托管半托管实践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路径选择”(编号:CIRS202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