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北京城市生态韧性评价及演化特征
2024-06-04分类号:X826
【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论文对2010—2020年北京16个区的城市生态韧性进行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2010—2020年,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总体水平由较低升至中等。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一直在海淀区,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也一直以海淀区为中心,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中心城区是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其城市生态韧性水平要高于非中心城区,城市扩展情况、建设用地面积、财政支出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道路里程等因素是北京城市生态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2030年,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数的最高值和城市生态韧性的热点区延续了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高者恒高”“热点恒热”局面。论文深入探究北京城市韧性的演化特征,对于厘清首都城市韧性发展规律、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DPSIR模型 生态韧性 时空演变 北京
【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萌芽计划项目“北京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变化评估研究”(23CE-BGS-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尺度的三江源区社会—生态系统干旱脆弱性与适应性治理研究”(42101293);;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多源数据融合的‘宜荆荆恩’城市群韧性评估与适应性治理”(Q20221207)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