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研究

2024-06-19分类号:X714;S965.211

【作者】金渝钦   孟顺龙   徐慧敏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摘要】为探究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情况,在300 L玻璃缸中进行试验,设置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和生物絮团组(外加葡萄糖维持系统C/N为15),每组设置3个平行,放养密度为20尾/缸,进行60 d的零换水养殖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生物絮团模式下养殖系统水体中的NH_(4)~(+)-N、NO_(2)~(–)-N和NO_(3)~(–)-N、TN、TP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减少了57.07%、80.22%、30.50%、24.64%、31.47%。饲料是养殖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90.60±0.08)%、(87.16±0.19)%,占磷总输入的(96.08±0.19)%、(92.30±0.24)%。收获的大口黑鲈是养殖系统氮输出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43.04±1.42)%、(44.17±1.53)%;而底泥累积是养殖系统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磷总输入的(75.92±0.47)%、(74.70±0.71)%。絮团组氮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44.17±1.53)%、(50.69±1.87)%,均高于空白组的(43.04±1.42)%、(47.51±1.6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絮团组磷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17.41±0.14)%、(18.87±0.20)%,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的(13.06±0.36)%、(13.59±0.38)% (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模式养殖大口黑鲈能调节养殖水质,降低氮、磷累积,提高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生物絮团  大口黑鲈  养殖水环境  氮磷收支  利用率
【基金】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长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创新团队项目(2023TD18)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