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研究
2024-06-06分类号:F259.2
【部门】商务部现代供应链专家委员会
【摘要】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较高,这是我国经济结构、物流业水平、供应链水平、市场效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国服务业占比低,工业占比高,且多数产品附加值较低,不利于物流费用的降低和产品所对应GDP的增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库存量大周转慢,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且投入不足,物流服务运作主体仍有缺陷,税费高且不统一,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尚未形成,行业协会合作欠缺,不利于科技赋能和物流业水平、供应链水平、市场效率提升,导致保管和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本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运输成本、保管成本、管理成本三个部分。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切忌单纯从物流看物流,要着眼国民经济全局,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物流供应链、推动物流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市场化改革,着力降低经济结构性物流成本、组织模式性物流成本、运行性物流成本、管理制度性物流成本,四者缺一不可。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物流业进行供应链改造和数智化升级,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必由之路;打造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之策;促进物流与供应链制度型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物流统一大市场,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制度性保障。此外,还要加强物流与供应链绩效考核,增强物流成本核算意识。
【关键词】社会物流成本 经济结构性成本 组织模式性成本 物流运行性成本 管理制度性成本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流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