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童年期虐待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比较分析
2024-04-15分类号:G762;G444
【部门】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长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为探讨童年期虐待对听障大学生抑郁的作用机制以及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并比较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作用机制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童年期虐待问卷、反刍思维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71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听障大学生的童年期虐待、反刍思维、消极应对和抑郁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积极应对不存在差异。(2)童年期虐待对大学生抑郁有正向预测作用;反刍思维、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童年期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反刍思维和消极应对在童年期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听障大学生群体中,消极应对的中介效应以及反刍思维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效应均小于普通大学生;反刍思维和积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在听障大学生中不成立,但在普通大学生中成立。即童年期虐待是大学生抑郁的风险因素,其在听障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中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应重视童年期虐待对听障大学生抑郁的影响,通过改善反刍思维、培养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来缓解听障大学生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童年期虐待 抑郁 反刍思维 应对方式 听障大学生
【基金】2016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团体干预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LY500W0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特殊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