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吗?——基于双季稻种植的考察
2024-05-25分类号:F326.11;F323.211
【部门】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基于江西省1556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季稻种植行为来衡量农户种粮积极性,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传统双季稻主产区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传统双季稻主产区农户种植双季稻,并扩大双季稻种植规模,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诱导农地转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三个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调整、低细碎化与非平原地区农户的双季稻种植行为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更好地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激励效应,应持续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着力降低高标准农田的细碎化程度。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 种粮积极性 双季稻 粮食安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双季稻种植行为的影响机理与支持政策研究——基于江西的调查”(72263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学农资减量施用的影响:理论机制、效应识别与政策优化”(72273061);;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双季稻种植行为的影响机理及政策优化研究”(22YJ47D)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