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杂草稻种子逆境萌发能力鉴定
2024-06-27分类号:S451;S511
【部门】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湖州市长兴县画溪街道办事处 湖州市南浔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
【摘要】【目的】探究浙江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种子对不同胁迫环境的耐受性,为稻种遗传改良和杂草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杂草稻和同一田块采集的栽培稻‘南粳46’O. sativa‘Nangeng 46’种子为材料,分别在室内标准发芽条件、盐胁迫(0.15 mol·L-1 NaCl)、干旱胁迫(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二醇溶液模拟)、淹水胁迫(5cm水深模拟)和低温胁迫(15℃低温)下研究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品质,并测定了干旱和盐胁迫下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结果】室内标准发芽条件下,杂草稻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优于栽培稻(P<0.05)。不同环境胁迫均抑制了种子萌发,影响了幼苗品质。盐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栽培稻,幼苗长度低于栽培稻(P<0.05)。干旱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栽培稻(P<0.05)。干旱和盐胁迫后,杂草稻幼苗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栽培稻,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淹水胁迫下,杂草稻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低温胁迫后,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指标无显著差异,杂草稻幼苗质量较栽培稻更好。【结论】浙江省杂草稻在适宜环境下的萌发能力显著强于栽培稻,但对淹水胁迫敏感。与栽培稻相比,杂草稻更耐干旱和盐胁迫,这种能力可能与其具备更强的抗氧化活性有关。表6参32
【关键词】杂草稻 种子萌发 环境胁迫 抗氧化能力
【基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资助项目(2023SNJF043);;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23LFR034)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