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测度、时空分异及推进路径——基于三大粮食功能区及四大经济区域的比较视角
2024-06-25分类号:F326.11
【部门】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测算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刻画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统筹协调全国粮食体系韧性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方法]基于我国31省份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ArcGIS、莫兰指数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总体水平、区域差异、时间演变、空间关联等特征进行深入剖析。[结果](1)从整体上看,我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稳步上升,绝大多数省份粮食体系抵抗风险的能力有所提升。(2)从区域差异来看,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体系韧性强弱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内部差异正在加剧。四大经济区域粮食体系韧性强弱为中部>东北>东部>西部,四大区域的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其中东部地区的差异及贡献度均最大。(3)从时空演变来看,近10年除陕西由中度韧性下降为较低韧性水平外,其余省份粮食体系韧性总体“向好”演进。(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当前表现为HL型集聚省份较少,HH型、LH型和LL型集聚省份分布较为均匀。[结论]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时空分异特征明显,要推动粮食主产区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发挥更大作用、提升产销平衡区粮食自给率、促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夯实西部欠发达地区粮食产能基础,以缩小区域间粮食体系韧性差距,切实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关键词】粮食体系韧性 区域差异 时空演变 空间分布 推进路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韧性的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22XJL002);;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经济赋能粮食安全韧性的效应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2023NDYB52);; 重庆市统计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粮食安全评价与保障研究”(2022KY15)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