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山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6-26分类号:F326.11

【作者】仇欢欢   郝志瑞
【部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 探析山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障粮食生产健康发展可持续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H-P滤波法测度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波动特征,对其时序进行周期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1)山西粮食生产长期波动趋势整体呈现平滑上升态势,共分为3个曲线阶段:1978—1996年为缓慢平稳上升;1996—2009年属于波动向下平滑曲线;2009—2022年开始恢复平滑上升趋势,并且实现了十三年连增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34%。(2)粮食单产长期趋势与粮食总产呈现相似的“增加-波动-增加”曲线,但比总产更加平缓稳定,表现为逐年递增趋势;粮食播种面积的长期趋势线呈现明显的波动态势,整体呈现先快速下滑,后缓慢上升,然后再下滑的变化趋势。(3)基于变异率测算将山西粮食生产时序划分为7个波动周期:1978—1984、1984—1990、1990—1996、1996—2001、2001—2006、2006—2013、2013—2018,平均波动周期为6.71年,2018—2022由于波动幅度较小尚未形成波动周期。(4)山西粮食波动中波峰最大值为15.38%,波谷最大值绝对值为32.71%,最大波幅为48.09%,且均出现在1996—2001年的周期;最小波幅7.74%,出现在2013—2018年的周期;平均波幅为23.41%;波峰平均值为10.60%,波谷平均值绝对值为12.82%。粮食生产波动具有连续性特征,且波动幅度较大,幅度变化呈现显著的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5)2001年以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2001年以后,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农等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在自然因素中,以年降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随着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年降雨量的影响排序略有向后;平均气温等其他自然因子与粮食产量的关联程度相对稳定。[结论] 山西粮食生产长期变化趋势基本遵循着“增长-波动-增长”的循环趋势向前。尽管粮食生产短期内波动性较大,但在长期稳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可持续性,未来山西粮食生产稳定趋势明显。
【关键词】粮食生产  波动特征  影响因素  H-P滤波法  山西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粮食主产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17BJY097);; 2022年度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山西省特优农产品品牌提升路径研究”(SSKLZDKT202203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