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创新如何打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公里”——基于技术成果市场化的门槛效应分析
2024-06-25分类号:F124.3;D422.6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探索和完善绿色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的有效转化机制,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支撑。[方法]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绿色科技创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第一,绿色科技创新显著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但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第二,绿色科技创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随着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的变化而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当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提升时,绿色科技创新在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而在厕所改革普及度方面的积极作用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第三,相较于发明专利,绿色科技创新的实用新型专利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的积极作用更突出。第四,在本省内,实用新型专利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比发明专利更为明显;当考虑空间溢出效应时,实用新型专利对其他省份的影响有所减弱,而发明专利的影响力则相对增强。[结论]应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和传导机制,以提高其转化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成果市场机制,确保绿色科技创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现最大效益。同时,重视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整合资源,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绿色科技创新 农村人居环境 技术成果市场化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减污降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率:时空演进与提升策略”(423713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生态低碳导向下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2662024YJ010);; 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曙光计划”项目“‘双碳’背景下武汉市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的实现路径研究”(2022020801020227)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