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乡村遗产廊道地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以徽州古道为例

2024-06-07分类号:G127;K878.4;F327;F592.7

【作者】聂慧娟   张泉
【部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徽州古村落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意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徽州古道属于典型的乡村遗产廊道,探究徽州古道地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能够为乡村遗产廊道的旅游资源多样化发展和旅游空间规划提供参考。[方法]筛选4882项徽州古道地区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空间统计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类型及均衡程度、方向性特征、分布密度与集聚形态进行测度,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徽州古道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1)徽州古道地区的区县之间存在旅游资源错位现象,歙县和婺源县资源数量较多;各子类别旅游资源数量不均衡,以地文景观类和历史遗迹类为主。(2)从分布类型和均衡程度而言,整体旅游资源及六子类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均为集聚。(3)从方向分异而言,各类旅游资源标准差椭圆均呈东北—西南向分布特征,椭圆中心处于研究区域中部。(4)从空间密度而言,旅游资源整体空间密度呈“双核多中心”的分布格局。(5)旅游资源的分布状态受气候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旅游基础四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人文类影响因素比自然类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更广。[结论] 徽州古道地区应牢牢把握旅游资源在空间、类别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分异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发展方案,寻求具有乡村遗产廊道发展特色的文旅传承之路,最后根据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影响机制因地制宜地确定扶持计划。
【关键词】旅游资源  空间异质性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乡村遗产廊道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与活态保护研究”(22BSH085);;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科研课题项目“徽州古道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研究”(WL2023YB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