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低温胁迫对不同耐寒红树植物幼苗光合生理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2024-04-15分类号:Q945.11

【作者】许明海   冯瑜   童宇艳   岳丹斐   张慧玉   郑春芳
【部门】平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奉港中学  武义县实验小学  
【摘要】[目的]探索两种不同耐寒红树植物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红树林抗寒性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秋茄、红榄李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5℃(昼)/20℃(夜)、24 h7℃(昼)/4℃(夜)、48 h7℃(昼)/4℃(夜)3个处理,分别比较分析了两种红树植物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特征、抗氧化能力、叶绿体超微结构等生理过程对低温响应的差异。[结果]低温胁迫抑制红榄李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而对秋茄的影响却较小。在低温胁迫处理48 h后,红榄李幼苗叶片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而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同时气孔关闭,光合色素合成受阻,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最终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等降低。相同低温胁迫下秋茄幼苗叶片P_n也受到抑制,但其P_n下降幅度约为红榄李的79%。[结论]秋茄耐寒能力较强于红榄李,这可能是因为秋茄在低温胁迫下不仅能够保持较高的气孔开张度、光合色素含量以及POD活性,维持较好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而且还会通过调控能量耗散减轻PSⅡ光抑制,降低低温胁迫带来的膜脂过氧化伤害,最终维持自身较强的光合能力。
【关键词】红树林  低温  光合荧光  抗氧化系统  叶绿体结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1503);; 温州市基础科研项目(S20220011)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