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鲐的资源养护和管理研究

2024-04-15分类号:S931

【作者】蔡锴   周雨霏   麻秋云   KINDONG Richard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鲐(Scomber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种类,该渔业涉及多个国家的多种作业方式,渔业形势较复杂,但目前西北太平洋海域尚无基于资源评估的、完善的鲐养护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传统渔业管理方法(资源预测)和较新颖的方法[数据有限的渔业管理规程评价(managementstrategyevaluation,MSE)]对鲐的渔业管理进行了研究。在资源预测方法中,通过JABBA和JABBA-Select两个资源评估模型对种群未来的资源动态进行模拟,探讨不同捕捞控制规则(harvest control rules, HCR)下种群的变化。本研究设置了4个HCR,分别以2020年渔获量的0.8~1.4倍,最大可持续产量MSY、B×FMSY和SB×HMSY (分别用于JABBA和JABBA-Select)、历史最高渔获量为总可捕量(totalallowablecatch,TAC),预测2023—2032年间的鲐种群变化。结果显示基于亲体资源量进行研究的JABBA-Select模型,其预测结果相比于JABBA模型略悲观,但都是基于生物学参考点设定的HCR养护和管理效果最好(TAC分别为50~80万t和50~66万t)。MSE则根据设定筛选出12种养护管理效果较好的策略,其中DAAC(消耗率修正后的平均捕获量)与SBT2 (基于资源量和渔获量水平的总可捕量递增矫正法)养护管理效果最好。SBT2求得的TAC (520387 t),与近些年产量及上述HCR的结果较为接近。此外,敏感性分析表明,可捕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渔获量相关的参数(平均渔获量、渔获量、渔获量参考点)对于养护管理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需要额外关注两者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现阶段为确保西北太平洋鲐资源的养护和最佳利用,建议根据B×FMSY或SB×HMSY设定年可捕量,同时基于资源量和渔获量水平进行调整,综合制定管理措施。
【关键词】渔业管理  有限数据方法  种群预测  总可捕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2934);; 农业农村部全球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