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组成研究
2024-04-15分类号:S931.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该区域鱼卵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于2022年4月在大亚湾的14个站点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线粒体DNA的CO I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了大亚湾海域春季的鱼卵种类。结果发现,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共36种,隶属于7目16科26属,其中31种鉴定到种,有3种鉴定到属, 2种鉴定到科。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0.12 ind/m3,密度最大的站点(37.3ind/m3)为S7。鱼卵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项斑项鲾(Nuchequulanuchalis)、十棘银鲈(Gerres decacanthus)、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岛屿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insularis)、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叶鲱(Escualosathoracata)、黄斑光胸鲾(Photopectoralisbindus)。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环境因子与优势种鱼卵分布无强相关性,主要是由于优势种鱼卵种类是广温广盐性鱼类,对海域环境适应性很强。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但鱼卵种类仍然以小型化和低值化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大亚湾渔业资源的保护,恢复其鱼类优良种质资源场的功能。
【关键词】DNA条形码 鱼卵 种类组成 大亚湾
【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0300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3TD05);; 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10639)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