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研究30年:历史回溯、演进逻辑与时代贡献
2024-05-28分类号:G639.2
【部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
【摘要】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经探索性研究阶段、发展性研究阶段、成型性研究阶段、校本扎根深化研究阶段和生态式推进研究阶段五个发展时期,持续以“把握时代精神,设计未来新人形象”“、创建新型学校,改变师生生存方式”“、提出‘四观十二性’,重构教育观念系统”的方式来孕育自身独特的育人使命与精神特质。“新基础教育”研究具有独特的演进逻辑:在价值观念上倡导唤醒主动改革意识,激发内驱式发展需求;在行动方法上倡导理论适度先行,探索深度介入式研究;在研究主张上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教师自觉推进研究性变革实践;在思维方式上倡导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创生交互式转化逻辑;在组织结构上倡导提升区域生态辐射效应,缔造合作研究共生体。历时30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始终坚守学问自觉、学术自觉、学人自觉和学派自觉,创生了一套回应时代教育诉求的变革理论、一批具有内涵发展品质的转型学校、一条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改革之路和一个扎根本土“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派,彰显了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实践变革的中国经验、中国自信与中国智慧。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研究 研究性变革实践 “生命·实践”教育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2022年度重大项目“面向高质量教育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转化研究”(编号:22JJD880022)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