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励与滞销预防:扶贫产品认定策略研究
2024-05-16分类号:F323.8
【部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做好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是持久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乃至长效开展消费帮扶的关键。高的认定标准要求扶贫企业承担较高强度的扶贫责任,尽管能倒逼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积极提升产品质量,但也推高了扶贫产品的售价,如果扶贫企业恰好缺乏创新能力则容易诱发扶贫产品滞销。因而,扶贫产品认定标准的设定面临激励创新与预防滞销的两难。基于自主构建的扶贫产品认定标准设定模型,分析了四种常见策略以及提出了四种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第一,四种常见策略皆会给当地总收益造成损失,单一低标准无法激励创新,单一高标准会带来滞销风险,高销量奖励和刚性限价会导致农产品售价过低;第二,选择性高销量奖励、选择性收益共享、选择性价格裁剪与选择性创新补贴四种优化策略均能激励高能力者选择高标准并创新,且能引导低能力者选择低标准从而消除滞销风险,最终实现当地总收益最大化。由于四种优化策略的实施要求、决策区间以及福利效应皆有差异,政策制定者需综合且动态地考虑当地创新能力、扶贫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农户收益和财政负担等因素。
【关键词】农产品滞销 创新激励 扶贫产品认定 扶贫企业创新 政策设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产品众筹中的劣势者效应研究”(19YJC63005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营科技企业基础研究中的印记效应研究:表现、机理与干预”(20XJC630006)
【所属期刊栏目】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