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址与就业质量:来自农民工用脚投票的微观证据
2024-05-16分类号:D669.2;F249.2;F323.6
【部门】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Rosen-Roback空间均衡模型,从城市规模视角论证了职业选址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用脚投票下的职业选址具有显著的高质量就业效应,表现在工资收入、劳动负担、职业层级与就业保障四个方面;职业选址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劳动力池效应与社会网络效应,深化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职匹配效率与拓展社会资本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职业选址的就业质量效应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且频繁的城市流动变换职业选址产生的中断效应不利于农民工高质量就业。因此,要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构建统一劳动力大市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注弱势农民工群体与优化劳动关系和劳动保护,保障就业与民生,助推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选址 城市规模 就业质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准入、职业选址与农民工市民化”(7217308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大项目“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研究”(2018BJB008);;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职业选址、就业质量与农民工市民化”(CXJJ-2022-436)
【所属期刊栏目】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