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困境与优化策略
2024-04-21分类号:G719.2
【部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负载多元价值的教育类型对于服务民族区域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呈现出“人力供给”模式、“双向循环”模式、“数字乡村”模式与“多元共治”模式四种结构形态,这些模式为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国民族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技术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加强和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亟须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人力资本、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内生式发展、适应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兼具工匠精神与绿色技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形成乡村振兴的人才链、产业链以及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关键词】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实践模式
【基金】国家民委2021年度委托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铸牢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1-GME-001,主持人:韩雪军)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