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韧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4-22分类号:F124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摘要】文章基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丰富内涵,运用熵值法、核密度分析法、面板Tobit模型对2015—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在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中国县域经济韧性水平在时间上经历了“小幅度下降—持续上升”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分布。高水平区数量较少,呈零星块状分布。中等水平区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低水平区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2)在动态演进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韧性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的同时区域差距变化不大。(3)在影响因素方面,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和城市建设与县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经济基础和政府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韧性水平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力资源。
【关键词】县域经济韧性 发展特征 地区差异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ZD0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0FGLA001);;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立项项目(2022XC015)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与决策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