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创新
2024-04-29分类号:D633;G41
【部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摘要】构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机制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理念的具象化与操作化。本研究借助S-CAD主观性政策框架,提出构建“一体化”机制的参与者特性、权责特性、事项特性、时空特性政策要素及“主体—价值—政策”逻辑一致性要素关系。基于此,结合对5省(自治区、直辖市)43所大中小学调研,剖析“一体化”实践的主要做法及堵点。研究发现,“一体化”实践多以校长领导力为驱动,尚未形成规范的机制;构建“一体化”机制面临价值认识不一致、主体职责不匹配、课程体系衔接不足、育人情境适切性不够等制度障碍。为此提出构建“一体化”机制的建议,一是组建以受教育者成长为价值旨归、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的育人共同体,达成“主体—目标”共识;二是建立责权分配机制,实现“主体—政策”对等;三是以大思政观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保证“目标—政策”协同系统;四是完善阶梯式实践育人机制,增强“政策—目标”成效。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体化机制 S-CAD主观性政策框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MA220224)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