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能否驱动城乡要素流动: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2024-06-01分类号:F301.11;F323;F299.2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都是流动和转让,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城乡要素流动奠定了基础。基于2005—2021年31个省(区、市)级的宏观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要素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的实质是在土地与户籍制度之间通过权利开放,塑造土地、劳动力基本权利向发展权利过渡的正向反馈关系。(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3)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互动效应。在调整数据样本、重新设定模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另外,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互动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相较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彼此促进的联动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沿着权利开放的改革进路,健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权利联系,保障转移劳动力在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权益以及农民土地权益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城乡要素流动 系统动力学 联立方程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微观机制研究:动态变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72174202),项目负责人:丰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配套制度协同演进机制研究——基于制度互补视角”(21YJA630014),项目负责人:丰雷;;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基于多元协同治理视角”(21XNL003),项目负责人:丰雷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探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