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机理及优化机制
2024-04-10分类号:F249.2;G647.38
【部门】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摘要】在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求职择业观面临重新定向,深层次剖析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NCSS)数据库,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结构演变,发现:正常时期大学生把经济收入和个人兴趣作为择业并重的首要因素;极端应激情况下工作轻松和社会贡献共同成为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直接就业依然是大学生最普遍的毕业去向选择,但慢就业趋势逐渐增强。借用大学生社会化模型,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形成一般是平衡个人背景、院系制度、校外环境等多重规范性压力的结果;基于就业意向的强弱和自主性高低,当代大学生就业取向分化为开创型和保守型、顺应型和从众型四类,呈现多元趋势。对此,高校优化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机制,需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建立全员联动机制,坚持全过程分阶段引导,并落实就业价值取向的分人分类精准引导的“三全”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质量 NCSS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校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及其优化路径研究”(71904147)的部分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