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空间特征的协同优化机制——以武汉市为例
2024-04-15分类号:U491;F301.2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部分院
【摘要】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形态变化及内部交通结构特征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商业(务)型通勤圈呈现“圈层+轴带”和“核心集聚+圈层扩展”两种结构模式;工业型通勤圈则呈现“纺锤模式”布局,通勤方向性更为明显。(2)轨道交通要素供给会重点影响通勤圈的形态、拉长通勤距离;土地利用要素的紧凑布局有利于促进通勤圈圈层集聚,缩短其通勤距离和时耗。针对两种类型的通勤圈,从促进通勤圈绿色出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交通设施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通勤圈 空间结构 情景模拟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2178039)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城市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