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
2024-05-31分类号:B2;B089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
【摘要】把握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首先需要了解二者的各自规定。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内容丰富,但从比较的角度看,可以发现其相异取向。以分析哲学而言,其特点表现在略去对象的具体内容,从形式的层面加以考察;注重概念的辨析与逻辑的论证,后者同时要求给出理由;与形式化一致的是理想化进路,后者体现为思想实验等方法。以上分析哲学的特点,既意味着以语义的分析来消解认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也表现为把对象看作是语言中的存在。相对于分析哲学,中国哲学首先关注实际的世界,对何为存在、如何存在等问题作了多方面考察;同时,中国哲学既试图沟通形上与形下,也涉及名言、逻辑问题的研究,从早期的名家、墨辩,到魏晋注重辩名析理的名辨思潮、理学的铢分毫析,体现了对逻辑分析的某种关切。当然,总体上而言,中国哲学在形式逻辑方面显得相对薄弱。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以上特点,使二者在理论上具有互补的意义,并在现代社会形成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分析哲学 中国哲学 现代意义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人观之:历史变局中人的存在研究”(项目编号:22JJD720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1JZD01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项目编号:19ZDA033)
【所属期刊栏目】求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