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区玉米和籽粒苋间作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4-04-18分类号:S513;S548
【部门】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南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摘要】为探究亚热带区青贮玉米与籽粒苋间作的最佳比例及间作对饲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青贮玉米与籽粒苋以T1(3∶1)、T2(3∶2)、T3(4∶2)三种不同间作方式进行种植,同时以玉米单作CK1和籽粒苋单作CK2进行对照,对青贮玉米和籽粒苋的株高、茎粗等相关农艺性、产量及青贮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方式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苋的茎粗存在显著影响(P<0.05);与CK1处理相比,T2 (3∶2)和T3 (4∶2)处理下的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84 %和11.33 %,数值达113.68t·hm~(-2)和118.46t·hm~(-2),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有处理中,CK1处理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4.57 t·hm~(-2),显著高于T1(3∶1)处理(P<0.05)。对于混贮品质而言,T3处理的干物质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P<0.01);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乳酸含量较高,显著高于籽粒苋单作和其它间作处理,分别为12.1%、4.83%(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滇中地区青贮玉米和籽粒苋以3∶2间作种植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较好的青贮营养品质。
【关键词】亚热带地区 间作 农艺性状 饲草产量 青贮品质
【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019HB03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34);; 南方地区饲草配置组合与轮作复合技术示范推广(16200157-21);; 云南省现代农业草产业技术体系草地生态岗位专项基金(2017KJTX0018);; 和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发改人事﹝2015﹞1495号)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