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纤维类型对宰后成熟过程中驼肉品质的影响
2024-04-11分类号:TS251.1
【部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蒙古国立科技大学 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研究联合试验室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驼肉的肌纤维组成及其对成熟过程中肉品质的影响,为驼肉的分部位精细加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内蒙古阿拉善4岁双峰驼的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LT)、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和腰大肌(psoas major,PM)肉样,利用ATPase酶染法和My HC基因亚型PCR检测法,检测肌纤维组成类型、不同类型肌纤维数量和面积比及单个肌纤维的平均面积和直径;将3个部位驼肉样品在4℃下分别成熟1,6,12,24和72 h,检测不同时间驼肉的p H、色差(L、a~*、b~*)、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析肌纤维类型与肌纤维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个部位驼肉中均以Ⅱb型肌纤维占比最高,其中ST的Ⅰ型肌纤维数量比最低,仅为11.58%,显著低于LT和PM(P<0.05);PM部位的Ⅱb型肌纤维数量比为37.34%,显著低于LT和ST(P<0.05)。3个部位肉样的p H值随着成熟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ST的p H值变化最大,72 h时p H最低。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a~*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M的L、a~*、b~*值显著高于LT和ST(1 h L值除外)。蒸煮损失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T的蒸煮损失在72 h显著高于LT和PM(P<0.05)。剪切力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以ST的剪切力最大(P<0.05)。Ⅰ型肌纤维数量比、面积比、单个肌纤维面积和直径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a~*和b~*值呈正相关;Ⅱb型肌纤维4个指标与p 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呈正相关;Ⅱx型肌纤维基因相对表达量与p 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呈正相关。【结论】Ⅰ型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成熟过程中肉的色泽更鲜艳,嫩度更好;Ⅱx和Ⅱb型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成熟过程中肉的剪切力大,嫩度差。
【关键词】驼肉加工 肌纤维类型 宰后成熟 驼肉品质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E0203300);;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MS03024,2023SHZR1995)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