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IFNc的克隆鉴定及表达模式研究
2024-05-23分类号:S917.4
【部门】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大学中华鲟病害研究所 贵州中医药大学鲟鱼健康养殖与药用价值研究中心
【摘要】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和验证干扰素c(Interferon c,IFNc)基因,对中华鲟IFNc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PCR研究中华鲟IFNc基因在组织中和免疫刺激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中华鲟IFNc基因ORF序列长549 bp,编码183个氨基酸,与斑点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IFNc1一致性为32.13%;qPCR结果显示,中华鲟IFNc基因在各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在肌肉、血液、皮肤和体肾中表达量最高;中华鲟IFN-γ重组蛋白和Poly I:C诱导中华鲟肾细胞后,IFNc基因、抗粘液病毒基因(myxovirus resistance,Mx)和Viperin基因在24 h内呈显著上调。克隆鉴定了中华鲟IFNc,探究了其在免疫刺激条件下的表达规律,为中华鲟干扰素功能研究和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华鲟 IFNc 抗病毒 免疫调控
【基金】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FBC1007);; 贵州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507);;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260925)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