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对黑土物理特性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4-04-12分类号:S152;S154.3
【部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 科尔沁右翼前旗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心
【摘要】为阐明不同深松方式对黑土耕层物理特性与真菌群落结构影响,于2018-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以旋耕为对照,设3个深松年限(1,2,3 a)和3个深松深度(25,35,45 cm)共10个处理,分析0~20 cm耕层物理特性及玉米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旋耕,深松可使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降低,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从深松深度来看,深松45 cm(CS)处理对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深松25 cm(QS)处理土壤温度整体降幅最大,深松35 cm(SS)处理土壤容重最小;各处理可使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容重升高,使毛管孔隙度降低,这一规律与0~10 cm土层相反。同时,深松后土壤结构指数(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GSSI)、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oil three-phase structure distance, STPSD)与土壤容重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Ace指数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温度提高有利于真菌群落丰富度提升。相较于旋耕处理,深松处理导致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大幅降低,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大幅增加。这表明剧烈的土壤扰动在影响耕层水热状况的同时,也改变了真菌群落结构,使其向新群落结构发展。从属水平看,各深松处理较CK(旋耕)提高双极霉属(Bipolaris)、葡萄状穗霉属(Stachybotrys)、附球菌属(Epicoccum)、Dioszegia和Papiliotrema相对丰度,降低Myrmecridium、帚枝霉属(Sarocladium)、Plectosphaerella(织球壳菌属)、枝鼻菌属(Cladorrhinum)和尾孢菌属(Cercophora)相对丰度。根据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各处理间真菌群落差异显著(R=0.253, p=0.002)。深松深度相较于深松年限更易使真菌群落产生差异,而深松年限增加会减小不同深度造成的差异。
【关键词】深松 黑土 物理特性 真菌 群落结构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2YFDZ0018);; 内蒙古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基金项目(BR230119)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