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甜玉米轮作配施万寿菊秸秆返田防治白菜根肿病机理初探

2023-12-13分类号:S436.34

【作者】周星海   魏方俊   张晋豪   贺赛雅   邱玥   艾瑛   魏兰芳   姬广海
【部门】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农业大学农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摘要】为研究甜玉米轮作配施万寿菊秸秆返田模式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该种植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田间试验验证,探究了甜玉米轮作配施万寿菊秸秆返田处理(CrMs)对白菜根肿病的田间防效、休眠孢子数量以及白菜根际土中代谢物和微生物种类的影响。结果表明:CrMs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田间防效为61.11%;土壤中根肿菌休眠孢子数量由轮作前的1×10~(5.92)个/g降到了1×10~(3.73)个/g;CrMs处理改变了白菜根际土中的代谢物组分,提高了脱氧鹅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和4-异丙基苯甲酸(4-Isopropylbenzoic acid)等代谢物含量,降低了油酸酰胺(Oleamide)和蜜二糖(Melibiose)等代谢物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α-亚麻酸和脱氧鹅胆酸等与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相对丰度负相关,油酸酰胺等与根肿菌属相对丰度正相关;CrMs处理丰富了白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提高了芽胞杆菌属(Bacillu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溶杆菌属(Lys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根肿菌属、镰刀菌属(Fusarium)和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的相对丰度。综上,甜玉米轮作+万寿菊秸秆返田的新模式是防治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栽培措施,可为根肿病的绿色防治提供关键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白菜根肿病  轮作  代谢组  微生物多样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7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00200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