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2024-01-25分类号:F323.8;F49;F832

【作者】杨春红   郭继涛
【部门】淮阴师范学院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基本建设处  
【摘要】基于中国2011—2021年和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支付、信贷、保险和收入分配等渠道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且支付渠道的减贫效果更好;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本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相对贫困  影响机制  空间效应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相对贫困测度及其长效治理机制研究”(22YJA790073)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