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社区环境对居民社会交往模式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为例

2024-02-23分类号:D669.3;C912.8

【作者】王锦   申悦
【部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邻里交往是居民获得经济、情感支持的重要途径,对主观幸福感、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在城市转型、郊区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社区内稳定、密切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少,居民社会交往的范围和构成不再局限于社区内部。因此,有必要对社区内、外的社会交往水平及其联系开展研究,探讨社区环境如何影响居民的社会交往模式。论文基于2017年上海市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与出行调查数据,利用个体的常联系人数量及其在社区内、外的分布,将居民的社会交往模式分为消极社交型、社区内交往型、社区外交往型、积极社交型4类,并探讨社区环境对于居民形成不同社会交往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市郊区居民社会交往的总体规模较大,但社区内邻里交往水平较低;社区中的室外活动设施、小型商业网点等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对社区美观程度的良好感知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在社区内的邻里交往水平;居住在远郊区及门禁社区中的居民倾向于拥有更高的社区外交往水平。研究认为,应注重不同区位和人口结构的社区在规划和营造中的差异化策略,提高公共空间和设施的质量与使用率。研究结果可为以促进邻里交往、优化社会交往模式为导向的社区环境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客观环境  感知环境  社会网络  邻里交往  上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45,41871166);;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ZR1420600)~~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