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就业形态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2024-02-11分类号:F49;F323.6;F249.27

【作者】刘辛夷   李建春   刘春朝   苑毅
【部门】澳门科技大学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科技帮扶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粤北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D23XGL061,主持人:李建春);; 广东省普通高校科研平台“粤北乡村振兴研究院”(项目编号:2022WZJD015,主持人:刘春朝);;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平台“粤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项目编号:01,主持人:刘春朝);;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项目“后脱贫时代科技服务与产业转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ZDZX4076,主持人:刘春朝)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