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演化及协同机制

2024-01-25分类号:X322;F427

【作者】仇方道   刘继斌   陈然   张新林   谭俊涛
【部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摘要】【目的】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背景下,基于异速生长视角揭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关系对于促进淮海经济区等典型省际边界区域工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构建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生长模型,以淮海经济区为案例,整合脱钩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省际边界区域工业增长与碳排放耦合作用关系时空异质性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解释异速生长的协同机制。【结果】(1)研究期内淮海经济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由弱脱钩演变为强负脱钩,处于脱钩状态的县域呈向徐州、连云港等中心城市外围集中之势。工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性不断提高,极度及高度耦合协调类县域占比由18.64%提高到83.05%;(2)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生长指数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历程,持续处于碳排放弱扩张阶段;空间上,绝大多数县域工业相对增速高于碳排放,40%以上的县域异速生长类型呈向下演变趋势;(3)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固碳能力等因素对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关系变化呈正向促进作用且有增强之势。工业化水平、资源型产业占比、省际边界的影响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工业转型及省际边界功能演化是工业碳排放异速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4)工业增长的市场支配力与碳排放治理的政府主导力的错位、工业发展的外推力与内源力的失配引发了淮海经济区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生长的时空异质性,并催生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需求,区域协同发展与工业增长-碳排放异速生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结论】工业低碳化是推动工业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而工业增长与碳排放的时空协同演化与发展有利于助推省际边界区域工业低碳绿色发展。
【关键词】工业增长  碳排放  异速关系  协同机制  淮海经济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58;42101164;42201177)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