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文化空间再识别及其与三生空间的融合提升
2024-01-31分类号:F301.2;K901.6
【部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为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有机融合的促进作用,基于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以文化空间识别为前提、以关系辨析为基础和以优化路径为措施的研究框架,并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传承的特殊空间,涵盖了承载历史人文古迹的社会空间范围以及包含山川水系界域的郊野空间范围。典型属性包括地域风土性(基本性属性)、活态传承性(根本性属性)及文化性(特殊性属性)。主要类型包括法定文化空间、潜在文化空间及文化联系空间等3种;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文化保护的演化历程可分为相互独立、整治优先于文化、整治与文化并行以及整治与文化融合的4个主要阶段。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由单一要素治理转向全要素治理、由仅注重生产空间发展拓展为“一文三生”空间协调发展;3)实施综合整治过程中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要素之间可能面临的位置冲突类型主要涵盖7个一级类、38个二级类,并且不同整治对象中涵盖文化资源的类型差异较为显著;4)从要素、空间和整治3个维度构建了促进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融合提升的理论框架。具体地,结合微观(具体位置)、中观(主要关系)和宏观(政策管控)3个尺度,详细阐述了文化空间与三生空间融合提升的措施。综上,本研究可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文化空间 三生空间 融合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22YFE0127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6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