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2024-01-01分类号:S435.12
【部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种子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 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中国重要的流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持续应用抗病品种和植保措施,小麦条锈病在中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栽培制度的变革、育种方法技术的改进、产量水平的提高及条锈菌群体结构和毒性频率的不断变异,有必要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以期为广谱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西南、西北和黄淮主产区小麦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进行系统的抗病鉴定、遗传分析和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定位和检测,总结了中国小麦育种中主要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对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小麦育种中利用的主要抗条锈病基因、新时期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的策略、小麦育种中抗条锈病基因选择和鉴定等进行了论述,并对新时期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麦 条锈菌 兴衰循环 持久抗性 基因聚合 种质创新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4010305);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KFJ-STS-ZDTP-2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