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乳酸杆菌对牦牛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24-01-29分类号:S823.85

【作者】常振宇   董海龙   叶炳涛   陈永旭   曾江勇   吴庆侠
【部门】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要】为探讨乳酸杆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犊牦牛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所致小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治疗机制,本研究将24头健康犊牦牛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 coli O78)、低LAB组(E.coli O78+1×10~7 CFU LAB)和高LAB组(E. coli O78+1×10~(11) CFU LAB)。HE染色评估犊牦牛小肠病理变化,并计算小肠各肠段肠绒毛长度(VH)与隐窝深度(CD)比值(V/C),Western blot检测小肠黏膜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E. coli O78处理的模型组犊牦牛小肠绒毛排列紊乱,隐窝深度增加,且界限模糊,黏膜固有层和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经LAB干预治疗,犊牦牛小肠绒毛组织病理结构得到改善。2)模型组小肠VH指数与V/C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随着LAB干预治疗剂量增加,小肠VH指数和V/C比值升高,其中高LAB组VH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低LAB组(P<0.05),同时高LAB组V/C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高LAB组VH指数和V/C比值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且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随着LAB干预治疗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高LAB组p38和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低LAB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LAB可通过改善小肠形态结构,调节p38、MAPK等MAPK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对E. coli O78所致的犊牦牛腹泻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为益生菌抑菌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牦牛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肠道黏膜  保护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160857);; 西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XZ202101ZD0002N-05-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