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对黄土高原旱作谷子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2024-01-30分类号:S515
【部门】内蒙古农业大学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燕麦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 内蒙古高校燕麦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燕麦工程实验室
【摘要】为探明黄土高原旱作丘陵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谷子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渗水地膜(T1)、普通地膜(T2)、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以不覆膜(CK)为对照,测定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的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指标,并对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降解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0 d后开始出现降解,到150d地膜出现网状裂纹,大部分地膜破碎成小块,单位面积降解率平均为54.3%。覆膜处理下谷子全生育时期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16:00时土温达到最高,10 cm土层处3种地膜处理较不覆盖处理升高0.5~8.0℃,20 cm土层处升高0.3~6.5℃,在气温较高时,T3处理的土壤温度较T2处理降低0.5~3.5℃。与不覆膜(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可使耕层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升高7.8%~38.1%。地膜覆盖能显著提升谷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T1、T2和T3处理相对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37.7%~91.2%、37.2%~92.1%和15.4%~56.6%。在产量方面,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处理(T3)2年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分别较CK增加35.4%~37.5%、30.8%~44.1%,净收入平均增加9 861.71元/hm2。从谷子生长、产量和水热动态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可替代普通地膜应用到黄土高原旱作谷子生产中,且能有效缓解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 降解速率 经济效益
【基金】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2022YFXZ0025);;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2018YFE0107900);; 内蒙古重大专项(2021ZD0002);; 内蒙古自治区燕麦工程实验室能力建设项目(BR22102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