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024-02-01分类号:S642.2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为探究光周期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50μmol/(m~2·s)的白光下,设置光周期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20 h/4 h共4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后的黄瓜幼苗形态差异较大,其株高、茎粗、鲜重、干重与叶面积均发生显著性差异,12 h/12 h处理下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余处理;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叶片各组织厚度增加,Rubisco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8 h/16 h处理较16 h/8 h与20 h/4 h处理显著增加66.23%和82.86%;黄瓜幼苗总氮含量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2 h/12 h处理下总碳含量显著高于8 h/16 h和20 h/4 h;12 h/12 h和16 h/8 h处理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上,12 h/12 h处理为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黄瓜 光周期 光合 碳水化合物含量
【基金】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2021QFY08-02);; 西藏高原设施蔬菜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项目(XZ202202YD0002C);; 设施蔬菜瓜果名优品种引进与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QYXTZX-AL2023-07);; 2021年陕西省千亿级设施农业专项(K303082109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