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种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甜荞光合特性、产量及抗倒伏的影响

2024-01-16分类号:S517

【作者】雷新慧   吴怡欣   王家乐   陶金才   万晨茜   王孟   高小丽   冯佰利   高金锋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榆林农业科学院  
【摘要】【目的】合理密植与施肥,可有效协调个体间的竞争,改善群体光环境,构建高产群体,是提高作物高产的重要途径。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荞麦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等花柱甜荞新品种西农D4103为试验材料,黄土高原主栽品种西农9976为对照,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2个栽培密度,分别为D1:90万株/hm~2、D2:135万株/hm~2;副因素为低、中、高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F1(N:120、P_2O_5:76.8、K_2O:56.4kg·hm~(-2))、F2(N:180、P_2O_5:115.2、K_2O:84.6 kg·hm~(-2))和F3(N:240、P_2O_5:153.6、K_2O:112.8 kg·hm~(-2)),于2021—202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小杂粮试验站进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甜荞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倒伏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2年大田试验表明,提高种植密度,使甜荞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下降,并减弱了叶片光合能力。施肥显著提高了甜荞群体LAI、SPAD和光合能力,降低了PAR,中肥水平较低肥水平的LAI、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平均增加14.6%、6.7%、15.3%、15.2%和16.6%,PAR和胞间CO_2浓度(Ci)平均减少4.5%和6.7%。D2较D1处理的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倒伏率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9.6%、12.5%、24.7%、19.8%和26.2%,而第2节间粗、充实度、抗折力和整株鲜重减少13.1%、7.4%、18.3%和8.5%。同等密度下增加施肥量,使甜荞株高、重心高度、第2节间长、整株鲜重、倒伏率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加,第2节间粗、第2节间充实度、第2节间抗折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使甜荞产量显著增加,西农D4103的产量在D2F2处理下达最大值,较D1F1增产15.1%,较对照品种在同等施肥量下增产17.0%。【结论】构建合理的甜荞群体结构有利于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改善光合特性,降低田间倒伏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黄土高原地区等花柱甜荞品种西农D4103推荐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肥料施用量为中等施肥水平(N:180 kg·hm~(-2)、P_2O_5:115.2kg·hm~(-2)、K_2O:84.6 kg·hm~(-2))。
【关键词】甜荞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光合特性  抗倒伏  产量
【基金】陕西科技重点研发计划(2022NY-1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631);;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建设(NYKJ-2022-YL(XN)2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