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银行负债结构与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

2024-02-21分类号:F830.42;F832.3;F822.0

【作者】刘贯春   陈肖雄   黄雪松   张军
【部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中山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院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不断凸显的流动性枯竭,巴塞尔协议III强调了资金流动性要求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作用,但鲜有学者关注该监管改革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银行与非存款负债持有人的两期动态模型,本文系统阐释了银行负债结构影响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理论逻辑,并将2014年开始实施的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监管新规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进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因果识别。理论表明,伴随着存款占比上升,宽松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存在不确定性变化,调整方向取决于流动性风险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显示,存款占比上升显著弱化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而且该作用集中体现于流动性风险低、市场约束强、资本充足率低和盈利能力差的商业银行,证实了市场约束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由于银行对贷款的事后监督努力关系到企业经营风险,银行存款占比上升显著降低了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违约风险的促进作用。本文强调,加强银行负债结构监管有助于缓解宽松货币政策引致的银行风险,对于防范化解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银行负债结构  货币政策  风险承担  流动性风险  市场约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3YJC79008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37316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A15150102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项目(2023B1515040001)的资助;; 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SWUPilotPlan026)
【所属期刊栏目】管理世界
文献传递